馬宣立指無法肯定陳彥霖是否溺斃 質疑內衣褲較緊身難以被海水沖走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9/02 13:08

最後更新: 2020/09/02 19:01

分享:

分享:

醫生馬宣立今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,他質疑陳彥霖溺斃的說法。(陳永康攝)

15歲少女陳彥霖的屍體於去年9月浮屍海面,死因研訊今(2日)續。專家證人醫生馬宣立供稱,死者屍體被解剖時,發現兩邊胸腔內液體約有500毫升差異,馬質疑若死者溺斃,兩邊肺部流到胸腔的液體量應該相近,認為無法肯定死者溺斃。馬另指屍體赤裸甚為可疑,認為內衣褲等衣物較緊身,難以被海水沖走。

陳彥霖死因研訊續   警員指從閉路電視未能進一步發現行蹤

法醫指陳彥霖或死於溺斃 死者生殖器官無傷痕不代表沒有被性侵

醫生馬宣立今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,馬現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系擔任教職及從事法醫工作。馬供稱,今年5月25日收到警方提供的資料,包括死者陳彥霖的驗屍報告,他同意報告指死因無法確定的說法,只是對於溺斃的可能性有所質疑。

馬解釋,遇溺是指當人身處水中,吸入水及無法呼吸直到死亡。若死者於遇溺後即時被救起,死者口鼻可能會有白泡,而死者肺部因為入水而會變重,肺部亦會出現水性肺氣腫。

陳彥霖屍體被發現時已呈屍斑   化驗師指體內未驗出毒品或藥物

水警發現陳彥霖屍體沒可疑傷口 衣服或被水流沖走

馬供稱,根據驗屍報告,是次研訊死者的屍體肺部已出現腐化,兩邊肺部的重量分別為347克及287克,但因肺部腐化而流出胸腔的液體卻有差異,其中左胸腔液體達550毫升,而右胸腔液體僅有50毫升,若死者在水中溺斃,兩邊胸腔液體份量應該相約。馬指死者胃部沒有液體,若死者溺斃,胃部亦應會入水,而若死者喉嚨括約肌非常敏感,使海水難以進入,肺部亦應該不會入太多水。

馬又供稱,他留意到驗屍報告中,法醫沒有檢驗屍體腎臟及骨髓中的藻類。馬指,若死者是溺斃,在吸入海水時亦會吸入海水中的藻類,並且流入血液中,若透過對比屍體內的藻類及死者體內,便可以確認死者是否溺斃以及遇溺地點。

知專男生指港鐵站見過陳彥霖 陳神情恍惚狀似尋人  

的士司機供稱曾載陳彥霖於海邊數百呎下車   警員指陳最後現身調景嶺

死因研訊主任指出,早前解剖屍體的法醫作供時指,因為香港海域沒有藻類,所以沒有作出藻類檢驗。馬認為,可能雙方在理解上有問題,但全球甚少地方沒有藻類,但由於藻類須透過顯微鏡尋找,過程費時,香港在這方面經驗不足。馬又提及,他已經很多年沒有進行藻類檢驗,而且香港沒有資料庫,故無法透過對比藻類確認遇溺地點。

馬又供稱,死者屍體赤祼這一點令他感到不安,雖然屍體陰道沒有發現精液,而且沒有被性侵痕跡,但亦不排除受海水影響,故屍體赤裸這一點亦無法解釋。死因裁判官問及馬,雖然情況非常可疑,但以解剖學而言,是否無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任何事情。馬同意。

陳彥霖死因研訊續 閉路電視片段顯示陳曾赤腳在校園內徘徊

陳彥霖死因研訊續 港鐵職員指拾獲死者的畫筆畫紙

死因研訊主任向馬指出,早前陪審團曾問及,關於屍體衣物是否有可能因屍體發脹而破裂,或被海浪沖走。馬回應,若是一件鬆身衣物,的確有被沖走的可能性,但內衣褲等衣物普遍較緊身,「唔係咁易沖走」。

陪審團問及馬,死者清醒下墮海遇溺、死者昏迷下墮海遇溺,以及死者死後才被棄置海中,在上述3種情況下,死者的肺部會有何分別。馬回應指,若死者清醒下墮海,因為有掙扎過程,肺部入水量應少於昏迷墮海遇溺,若墜海時已死亡,肺部則不會入水。

同學指陳彥霖開朗健談 失蹤前曾坐在課室及港鐵車廂地上

涉於庭外滋擾陳彥霖家屬 男生與退休女保安准保釋候查

另外,今年7月,馬曾見證死者母親何姵誼被提取口腔樣本,用作鑑別死者與何的母女關係,馬今天亦於庭上認出何;何自上周四(27日)起沒有到庭旁聽,今天再度到庭。研訊明續。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記者:王仁昌